《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中的无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古代风格小说被天涯沦落人001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天涯沦落人001”大大已经写了383938字,最新章节第14章。主要讲述了: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雾中泛着冷光,嬴政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乱象之上。三日前南北息兵的短暂安宁尚未在记忆中沉淀,此刻光幕上已浮现出1700年南京城的恐慌景象:“经过十余年的和平修整…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精彩章节试读
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雾中泛着冷光,嬴政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乱象之上。三日前南北息兵的短暂安宁尚未在记忆中沉淀,此刻光幕上已浮现出1700年南京城的恐慌景象:“经过十余年的和平修整,南明的繁荣之下早已暗流涌动。为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与海外扩张,皇家钱庄掌柜效仿西洋金融模式,大肆发行战争债券与东印度公司股票,票面价值在五年内暴涨十倍,形成巨大的金融泡沫。1700年春,随着南洋香料价格暴跌,泡沫轰然破裂。”
“本末倒置,自取灭亡!”李斯拄着嵌玉拐杖,指着画面里南京街头抛售股票的人群,花白胡须因愤怒而颤抖,“秦律重农抑商,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正是防此等虚浮之祸!这南明靠印纸券募集军饷,与饮鸩止渴何异?当年吕不韦以商乱政,尚知囤积粮食,如今这些掌柜竟靠空文敛财,简直是祸国殃民!”
嬴政指尖重重敲击玉案,目光扫过画面里皇家钱庄外悬挂的掌柜尸体——白布上写着“以死谢罪”四字,而街对面的股票交易所内,无数商人因暴跌的行情痛哭流涕,甚至当场撞柱。当看到有人捧着成捆的废纸般的债券自焚时,始皇帝冷哼:“秦法规定,‘金融欺诈者,族诛’。这掌柜一死了之,何其便宜!若在秦地,当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天幕的解说声带着纸币燃烧的焦糊味:“1700年三月至五月,南明股市暴跌九成,债券成为废纸。仅南京一城,便有三百七十家工场因资金链断裂倒闭,十二万工人失业。富户一夜沦为乞丐,高利贷者被追债者分尸,秦淮河畔每日都能捞起数十具自尽者的尸体。皇家钱庄为平民愤,将掌柜全家处斩,却难阻恐慌蔓延。”
刘彻在未央宫猛地将案上的《平准书》掷向地面,竹简散落一地:“混账!”他指着画面里商人用债券包裹婴儿尸体的场景,声音因暴怒而嘶哑,“当年朕设盐铁官营,就是为了遏制商贾囤积居奇!桑弘羊虽行均输法,却从未敢发行此等虚券!这南明竟让商人把持金融,简直是把国家命脉交给盗贼!”
卫青持剑侍立,铠甲上的寒光映着殿内烛火:“陛下息怒。金融崩溃最伤民心,当年王莽推行新币制,导致物价飞腾,终致绿林起义。南明经此一劫,国力必大损。”
“国力?”刘彻指着画面里流民冲击粮仓的场景,“民心已散,何谈国力!当年朕虽用酷吏,却始终控制粮价,从未让百姓因钱财而死!这南明视人命如草芥,活该有此报应!”
两仪殿内檀香凝滞,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上南京城的火光——破产商人焚烧账册,流民抢掠米店,而议政院仍在争论是否再发新券。他对长孙无忌道:“利令智昏,莫过于此。”
长孙无忌指着画面里西洋商人趁机收购破产工场的场景:“陛下所言极是。这些西洋人早有预谋,先教南明发行债券,再暗中抛售,坐收渔利。当年隋末大乱,也有胡商囤积粮食,大发国难财。”
“然南明最大的错,是弃本逐末。”李世民捡起一枚棋子,“农为邦本,工为邦用,商为邦末。他们倒好,让末业凌驾于本业之上,如今泡沫破裂,连军饷都发不出,岂能不乱?”
宣和殿的画案上,赵佶的画笔悬在《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上,与天幕里南京的乱象形成刺目的对比。画面中,1701年的杭州城,昔日繁华的绸缎庄变成典当行,当铺老板用一升米换走百姓的传家宝。
“繁华如露,转瞬即逝。”道君皇帝放下画笔,看着画面里母女相拥跳河的场景,声音发颤,“当年朕沉迷花石纲,虽耗民力,却未动及根本。这南明的金融泡沫,连根基都蛀空了啊。”
蔡京在旁躬身:“陛下圣明。金融一崩,百业俱废。南洋的香料、藏地的药材,都因缺钱收购而滞销,形成恶性循环。清廷若此时南下,南明必亡。”
赵佶却盯着画面里南明士兵仍在操练的场景:“江南尚有根基,未必一败涂地。只是这议政院若再不觉悟,恐真要重蹈我朝覆辙。”
乾清宫的烛火在穿堂风中剧烈摇晃,崇祯帝看着画面里熟悉的秦淮河畔漂满浮尸,突然呕出一口血:“朕当年虽缺钱,却从未敢动此歪门邪道!”他指着画面里皇家钱庄的废墟,“这就是让商人议政的下场!徐光启当年劝朕开海通商,可也说过‘商可利国,不可治国’啊!”
王承恩跪地磕头:“陛下保重龙体。南明已起用旧臣,禁止西洋金融,或许能稳住局面。”
“稳住?”崇祯惨笑,“人心散了,怎么稳?当年李自成兵临城下,朕号召百官捐饷,他们尚且哭穷,如今这些商人见死不救,南明……完了……”
养心殿的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的乱局,案上摊着江南密探的奏报。他对索额图道:“传旨胤禵,率十万大军南下,先取淮安,再逼扬州。”
索额图犹豫:“陛下,南明虽乱,水师仍强,淮河防线未必能破。”
“破不了也要破!”康熙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因欠饷哗变的场景,“此乃天赐良机!当年多尔衮入关,也是趁李自成内乱。我们只需压过去,江南必不战自溃!”
天幕的画面陡然切换,解说声带着热带丛林的血腥:“1702年夏,金融崩溃的恶果蔓延至东南亚。因南明无力支付军费,驻守南洋的军队削减口粮,奴隶的待遇更是急转直下——每日仅得半升米,稍有反抗便遭虐杀。不堪忍受的奴隶在暹罗发动起义,迅速蔓延至缅甸、越南,三百余万人手持砍刀、木棍冲击种植园与堡垒,将监工剥皮示众,殖民者的头颅被插在竹竿上。”
“报应!这就是掠夺的报应!”李斯看着画面里奴隶将南明移民投入鳄鱼池的场景,竟露出一丝快意,“秦取百越,虽用武力,却迁徙百姓与土著杂居,从未敢如此奴役!这南明视人为牲畜,如今被反噬,实属活该!”
嬴政目光落在画面里起义奴隶打出的“还我土地”旗帜上,沉默良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是奴隶,也不可尽欺。当年秦迁关中百姓实巴蜀,就是要让他们与当地人共生,而非对立。”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种植园主被活活烧死的场景,叹道:“以暴制暴,终致暴亡。当年朕征服南越,虽设郡县,却保留其习俗,让赵佗治理,方得安宁。这南明将土著为奴,怎能不乱?”
卫青低声道:“陛下,东南亚大乱,南明首尾不能相顾,清军南下必如破竹。”
“然这等靠奴役建立的疆域,丢了也罢。”刘彻指着画面里奴隶与土著联军的场景,“失了人心,占再多土地也守不住。”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南洋总督向南京求援的急报被议政院搁置——议员们正争论是否卖掉藏地以筹措军费,突然摇头:“人心已散,政令不通,这南明已成朽木。”
长孙无忌指着画面里荷兰人趁机占领马尼拉的场景:“西洋人渔翁得利,南明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年朕经营西域,始终牢牢掌握主导权,从未让外人插手。”
“此消彼长,清廷的胜算又多了几分。”李世民捻起棋子,却迟迟未落,“只是,这天下大乱,百姓又要遭罪了。”
天幕的战火再次烧回淮河,解说声急促如鼓点:“1702年秋,清军渡过淮河,与南明军队在扬州城外展开激战。南明虽缺饷,却凭借水师优势与城防苦苦支撑,双方死伤均超五万,陷入僵持。为打破僵局,南明秘密联络北方白莲教,资助其起义,承诺‘事成之后,分地而治’。1703年初,白莲教在山东、河南同时起事,十万教众头戴红巾,攻占县城,直指北京。”
“驱虎吞狼,南明已是黔驴技穷!”李斯看着画面里南明使者与白莲教首领密谈的场景,连连摇头,“秦灭六国,从不用此等邪教势力。这白莲教蛊惑人心,一旦成事,比清军更难对付!”
嬴政冷哼:“两害相权取其轻?南明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当年秦用间计,却只联络敌国大臣,从不与乱民勾结。”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白莲教焚烧孔庙的场景,气得双目赤红:“异端邪说!竟敢毁我圣教!”他指着南明资助白莲教的账簿,“这南明为求胜,竟与邪魔为伍,简直是数典忘祖!”
卫青道:“陛下,白莲教虽能牵制清军,却也暴露了南明的绝望。当年我朝平七国之乱,从未借助外力,全凭自身实力。”
“自身实力?”刘彻指着画面里南明士兵用野菜充饥的场景,“他们早已没了实力,只剩阴谋诡计!”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白莲教逼近北京的奏报,脸色铁青。他对索额图道:“令胤禵回师一半,围剿白莲教!传旨顺天府,关闭城门,严查教众!”
索额图急道:“陛下,此时撤军,淮河前线必功亏一篑!”
“北京若失,拿下江南又有何用!”康熙将密报拍在案上,“这南明真是毒如蛇蝎,竟用此等阴招!”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天幕上四处燃烧的战火——淮河的炮声、南洋的厮杀、北方的红巾,突然捂住胸口:“造孽啊……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蔡京在旁道:“陛下,乱世之中,唯有强者能定乾坤。清廷若能平定白莲教,再取江南,或许能结束战乱。”
赵佶摇头:“靠武力得来的天下,焉能长久?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文治国,方得百年和平。这南北双方只知厮杀,何时是个头……”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南明与白莲教勾结的场景,泪水混合着血污滑落:“大明的脸,都被丢尽了……”他指着画面里扬州城头仍在抵抗的明军,“这些士兵还在拼命,可朝堂却在与邪魔为伍,何其讽刺!”
王承恩泣道:“陛下,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无奈?”崇祯惨笑,“朕当年煤山自缢,也未曾向李自成低头!这南明……连朕的骨气都没有!”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被血色浸染,解说声在各朝宫殿间回荡:“1703年冬,天下三分大乱——淮河两岸尸积如山,东南亚丛林血流成河,北方红巾与清军杀声震天。南明的金融泡沫,最终引爆了波及万里的战火。没有人知道这场乱局何时终结,只知道无数百姓正在血泊中挣扎,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仍在为权力与土地算计不休。”
嬴政看着天幕消失的方向,缓缓起身:“乱则乱矣,乱中自有天命。秦能一统六国,正是乘周室衰微之乱。这天下,终究要归于能定乱者。”
刘彻在未央宫的地图前踱步,佩剑撞击甲叶的声音格外刺耳:“汉能定西域,靠的是实力与仁德。这南北双方,若不改弦更张,终将被乱世吞噬。”
李世民收起棋盘,指尖残留着棋子的凉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能先安抚百姓,谁就能笑到最后。只是这代价,未免太沉重了。”
赵佶重新拿起画笔,却在素绢上滴下一滴墨,晕染开来,像一朵绽放的血花:“愿佛祖保佑,少些杀戮,多些安宁……”
崇祯帝在乾清宫点燃最后一炷香,烟气缭绕中,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冤魂在哀嚎:“这债,终究要有人来还啊……”
康熙在养心殿的烛火下写下“平乱”二字,笔锋狠戾如刀:“乱局之中,唯有铁腕能定乾坤。无论是南明,还是白莲教,挡我者,死!”
当最后一缕烛火熄灭,各朝宫殿都被凝重的死寂笼罩。帝王们知道,这场由金融泡沫引发的乱世,才刚刚开始。而那决定最终命运的较量,早已超越了淮河与南洋,深入到民心与天道的审判之中。
欲知这场席卷天下的乱局将如何收场,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