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由作者“L锋芒”倾情打造,以166593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陈野林溪的精彩故事。目前已更新至第15章,快来一探究竟吧!主要讲述了:2023年5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整一周,陈野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催款消息,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敲下“起诉”两个字。汉服店的李姐拖欠尾款已经半个月了,当初签的电子合同里只写了“验收合格后付款”,…
《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精彩章节试读
2023年5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整一周,陈野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催款消息,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敲下“起诉”两个字。汉服店的李姐拖欠尾款已经半个月了,当初签的电子合同里只写了“验收合格后付款”,却没提“逾期怎么办”,现在对方以“设计细节需修改”为由拖着不结,他们连维权的依据都找不到。
“她分明就是故意的。”林溪把画笔重重摔在桌上,颜料溅到了刚画好的汉服纹样上,“上周说领口花纹要改,我们熬夜改完了;这周又说配色不对,明显是找借口拖欠!”她翻开合同打印件,指着“付款条件”那栏叹气:“当初线上签电子合同时太信任对方,连最基本的违约金条款都没加。”
林墨刚从汉服店交涉回来,衬衫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语气里满是无奈:“李姐说‘你们小工作室也耗不起打官司’,还说要么再改五版设计,要么就只付一半尾款。”他把湿透的合同复印件拍在桌上,水珠晕开了墨迹,“我第一次觉得‘线下见面更踏实’这话不靠谱,遇到耍赖的客户,再近也没用。”
办公室里的气氛像窗外的天气一样沉闷。这单汉服店的订单是他们接的第一笔大额订单,利润够交两个月房租,现在尾款拖成这样,不仅影响现金流,更让团队士气跌到谷底。陈野翻着法律课的笔记,试图从“合同法基础知识”里找到突破口,却发现笔记上只记着“合同要写清标的、数量、价款”,压根没提“逾期责任”——这些线上学的理论,在现实的纠纷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叮铃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沉默,是林溪的父亲打来的。林溪接完电话眼眶红了:“我爸说他明天过来,他退休前教过法律基础课,或许能帮上忙。”挂了电话,她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父亲之前寄来的《合同范本手册》,“爸早就提醒过我‘创意行业要防修改陷阱’,是我没当回事。”
第二天一早,林溪父亲冒着雨赶到办公室。这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没多问纠纷细节,先拿起合同逐字逐句地看,眉头越皱越紧。“问题出在三个地方。”他掏出红笔在合同上圈画,“第一,没有明确‘验收合格的标准’,对方可以无限提修改要求;第二,没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拖欠成本太低;第三,创意修改没有书面确认条款,口头承诺不算数。”
林溪父亲当场在合同空白处补加条款:“乙方(客户)对设计稿的修改意见需以书面形式确认,累计修改不得超过3次;验收合格后3日内未付款的,按日收取未付金额0.5%的违约金;任何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需赔偿对方实际损失。”他边写边讲解:“创意行业最容易在‘修改次数’和‘付款时间’上扯皮,这些都得白纸黑字写清楚。”
陈野看着老人补全的条款,突然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是保护自己的工具”。他拿出新的文件夹,在封面写上“法务文件夹”四个大字,把补加条款的合同复印件放进去,又在扉页写下“教训:电子合同也要加违约条款”。林溪父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从包里掏出几本法律书:“这些送给你们,重点章节我标出来了,遇到问题先查条款再交涉。”
有了补充条款的合同做依据,林墨再次去交涉时腰杆硬了许多。他把补全的合同拍在李姐面前,逐条念出违约金条款:“按您拖欠的2万元尾款算,逾期一天收100元违约金,拖到月底就多交3000元,您觉得划算吗?”或许是被条款震慑,或许是不想把事情闹大,李姐当天就付清了尾款,只是嘟囔了句“现在的小年轻越来越懂规矩了”。
收到尾款那天,三人特意请林溪父亲吃饭。老人看着他们紧绷的脸放松下来,笑着说:“做生意就像走路,法律就是路边的护栏,平时觉得碍事儿,遇到坑的时候才知道重要。”陈野在法务文件夹里新增了“合同审核流程”:“以后所有合同必须过‘三审’——林溪查创意条款,林墨查付款条件,我查违约责任,缺一不可。”
他还在文件夹最后一页画了个简单的部门架构图,在“技术部”“设计部”“业务部”旁边,用红笔写了个“法务岗”,备注“未来必设”。“这次是运气好有林溪爸帮忙,下次遇到更复杂的纠纷怎么办?”陈野指着那行字说,“我们不能总靠别人,得有自己的法务防线。”
雨停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办公室,林溪把补加条款的合同复印件贴在“初心墙”上,旁边写着“法务第一课:漏洞要补,规矩要守”。林墨把收到的尾款存进联名卡,特意多留了一笔钱:“以后利润里要留‘法务储备金’,买书、咨询都需要钱。”陈野则在电脑里建了“标准合同库”,把林溪父亲补的条款做成模板,方便以后直接套用。
那天晚上,陈野在管理笔记里写下:“线上的信任靠默契,线下的信任靠规则。”他终于明白,工作室从线上走到线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从“凭感觉做事”到“按规矩经营”的蜕变。而这次合同漏洞的代价,就像给团队敲响了警钟——成长路上,既要懂创意,更要懂保护创意的方法。
窗外的月亮爬上夜空,照亮了办公室墙上的法务文件夹,也照亮了三个年轻人眼里更清晰的方向:未来的“锋芒”,不仅要有技术和创意,更要有法律的铠甲。
小说《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