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模拟作案:开局惊爆推理界》这本都市日常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此处便是白门楼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沐霖秋阎。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模拟作案:开局惊爆推理界》小说已经写了113951字,目前连载。
模拟作案:开局惊爆推理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秋阎沉默地拿起一枝案卷宗中其丈夫文太郎的询问笔录原件。
文太郎声称案发当晚自己在“金丸亭”酒馆与几位友人小酌,提供了几个证人名字。他反复强调妻子一枝性格温柔娴静,与世无争,绝无仇家。笔录中,一个用红笔圈出的细节吸引了秋阎的目光:
“……出事前大概四五天吧……一枝回了一趟梅泽家……说是看看母亲。回来时脸色很不好,苍白得吓人……我问她怎么了,她只是摇头,说家里吵得天翻地覆,简直像个魔窟……她不肯细说,只是叹气,说那个家……再也待不下去了……”
“时间轴……”秋阎清冷的声音报出关键节点,“平吉死于1936年2月26日。一枝回娘家发生在……3月5日左右……而一枝死于3月23日……” 她拿起笔,在白板的时间线上清晰地标注出各个时间点。
一条时间链条瞬间浮现在众人眼前:平吉死 (2.26) → 一枝作为“外人”/“知情人”目睹或知晓关键信息 (3.5左右) → 一枝被杀 (3.23)→ 六姐妹集体失踪(4月初)。
“关键信息知情人!”马天华一巴掌砸在旁边的档案柜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一枝那天在梅泽家,绝对听到了、看到了不该知道的东西!可能是某人无意中泄露了与平吉密室死亡相关的异常细节?甚至……是发现了某人更危险的意图或计划!”
他语速加快,带着刑警的直觉,“杀一枝,就是为了灭口!同时,凶手极其狡猾地伪装成性犯罪,再通过舆论和手法差异,成功将其包装成一桩‘独立’案件,完美地将其与梅泽家即将发生的核心惨剧切割开来!这步棋,既封了口,又放了烟幕弹!”
苏雨点头,目光扫过文太郎的名字:“文太郎的证词同样需要打上问号。他的不在场证明本身就很模糊,证人们都喝的酩酊大醉对时间线的描述都模棱两可,后续核查也未必能完全采信。作为丈夫,他与一枝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矛盾?”
“或者,他自身是否也对梅泽家的遗产有所觊觎?他同样是这个链条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陈国栋此时递过一页补充报告,老花镜后的目光透着专业性的审慎:“关于一枝尸体上精心伪造的侵犯痕迹,我做了更细致的复核。”
他指着报告上的专业描述,“它缺乏真实侵犯案件中常见的、由施暴者个体差异、受害者反抗、现场环境以及施暴者情绪极端波动造成的随机性附加创伤——比如不规则的抓痕、深浅不一的皮下出血、特定部位的非典型性挫伤、捆绑痕迹的挣扎特征等。”
演播厅内,气氛被推向新的高潮。嘉宾们纷纷点评:
李忠民教授:“侦破组推进方向明确,成果显著!家庭矛盾与遗产动机的框架搭建扎实。目前嫌疑人画像已具雏形:家庭内部成员或关联者,心理素质极强。文太郎嫌疑巨大,也不排除昌子杀死亲生女儿的可能,需进一步排查。”
汤瑾怡教授:“关键在于,谁的‘理由’与具体行动能形成最严丝合缝的逻辑闭环?动机强度、心理承受力、行动能力缺一不可。”
冯远主编:“精彩绝伦的团队协作!搁置密室、优先分尸案关联线索的战略被证明极其明智!苏雨对家庭矛盾的深度挖掘、林天佑对舆论引导的敏锐捕捉、秋阎对时间链的精准串联、陈法医对物证细节的专业解读、马队的行动直觉,共同织就了一张直指核心的大网!”
张天师摇头晃脑:“家宅不宁,戾气横生!星辰亦显晦暗驳杂之象,主大凶!祸起萧墙之内,必矣!”
弹幕早已如沸腾的岩浆:
“昌子和文太郎,嫌疑MAX!”
“时子被逼到绝路反击也说得通啊!”
“前面,时子也死了好嘛。”
“感觉像精心策划很久了。”
“陈法医牛!这细节都能看出来!”
“信息爆炸!到底哪个是狼人啊?急死我了!”
“秋女神带领的侦破组太强了!条理清晰!”
档案室内,线索像无数纷乱闪烁的霓虹,交织成一张令人眩晕的网。白板上的家族谱系图中,每个名字都笼罩在疑云之下。
昌子那掌控一切的强硬姿态背后,是否涌动着为独占遗产而铲除异己的杀机?
一枝那看似偶然的死亡,究竟堵住了哪一个关键人物的喉咙?
文太郎那模糊的证词之下,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苏雨在白板的空白区域画出一个复杂的矩阵图,将相关人员的名字分别置于顶点,用密集的连线将它们与“遗产动机”、“一枝案”、“伪造痕迹特征”、“分尸案潜在关联”、“心理承受力”、“受益点”等关键词连接起来。没有明确的箭头指向,只有一片由问号和虚线构成的、亟待破解的疑问。
马天华盯着这复杂的矩阵图,浓眉紧锁,习惯性地搓着下巴上的胡茬:“他娘的!越挖水越深!现在看,这屋里头,从老的到小的,再到嫁出去的闺女和她爷们,就没一个省油的灯!昌子……但都是是她亲闺女,虎毒还不食子呢……文太郎……妈的,他那晚到底什么时候回的家?他图啥?”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秋阎立于长桌尽头,宛如风暴中的灯塔。她沉静的目光缓缓扫过白板上密集的符号、名字与问号,最终,那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稳稳地落在陈国栋和林天佑正伏案研究的核心物证——那份详尽的六名分尸案受害者尸体状态汇总表上。
表格冰冷的格子中,记录着1936年至1937年间,那些被发现的残躯的信息:发现日期、地点、缺失部位、埋藏深度、尸体腐烂状态…… 每一个数据,都像是一块沉默的墓碑,铭刻着死亡与隐藏的真相。
秋阎清冷的声音穿透档案室的凝滞,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穿透力,“无论真凶是谁,无论他(她)如何利用手记嫁祸亡父,如何利用一枝之死制造烟幕,他(她)最终都无法逃避一个事实——他(她)亲手肢解了这些受害者,并将她们埋藏于不同的土地之下。”
“这些尸体本身,这些发现时间、地点、深度、腐烂程度,这些切割痕迹。”她的指尖,带着一种无形的重量,轻轻点向那份承载着死亡密码的表格,“深挖这些尸体本身。答案,或许就藏在尸体与泥土里。”
侦破组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秋阎的指引,聚焦到那份记录着最原始死亡信息的表格上。尘封的血腥案宗,等待着被一层层的剥开伪装,照亮那隐藏在最深处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