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悬疑灵异小说,那么《世界恐怖故事合集》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核刷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林墨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丹东市:鸭绿江断桥的“午夜点名”楔子1950年11月8日的轰炸火光,至今仍烧在鸭绿江的雾里。那座被拦腰炸断的钢铁桥,像根生锈的肋骨戳在江面上,当地人管它叫“断桥”——断的不仅是钢梁,还有几百个没来得及…
《世界恐怖故事合集》精彩章节试读
丹东市:鸭绿江断桥的“午夜点名”
楔子
1950年11月8日的轰炸火光,至今仍烧在鸭绿江的雾里。那座被拦腰炸断的钢铁桥,像根生锈的肋骨戳在江面上,当地人管它叫“断桥”——断的不仅是钢梁,还有几百个没来得及过江的魂。
传说:当江面浮起领章
“凌晨三点零七分,桥面会自己数人。”守桥三十年的老王总在值班室摆着个旧闹钟,指针指向这个时间时,他就把收音机音量拧到最大,用戏曲声盖过窗外的动静。
去年有个拍纪录片的团队不信邪,带着设备上了桥。夜视镜头里,断裂处的阴影里突然冒出排整齐的军靴,咔、咔、咔踩在锈铁板上,鞋跟磕出的火星里,混着潮湿的血珠。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导演想凑近拍,突然被什么东西拽住后领,镜头疯狂摇晃,只拍到钢梁上垂下的、渗着黑水的绷带,还有一声黏糊糊的哭喊,像有人被按在结冰的江水里。
等保安冲上去,人已经没了。摄像机摔在桥板缝隙里,最后一帧画面是只泛着青白的手,指甲缝里嵌着1950年款军靴的橡胶碎屑——那种鞋底,只有当年跨过江的兵才穿。
老渔民的禁忌
“涨潮前千万别靠近桥墩,那是‘点名’的时候。”住在江湾的赵老汉总在船头挂块红布,布角磨得破烂,浸着几十年的江腥味。
1976年他亲眼见过:七个捞沙人趁夜划着木船靠近断桥,刚到第三根桥墩下,就听见桥上响起齐刷刷的脚步声。有个胆大的抬头,看见钢梁上贴满了人影,军帽压得很低,看不见脸,只有冻成紫黑色的手抓着栏杆,指缝里淌下的不是水,是暗红色的血。
“报数!”有人在雾里喊了一声,像生锈的铁片刮过冰面。七个捞沙人吓得拼命往回划,可木船像被钉在水里,桥上传来“一、二、三……”的报数声,每数一个,就有个人影从钢梁上跳下来,“扑通”一声砸进江里,溅起的水花落在船上,烫得人皮肤发红。
第二天,人们在下游芦苇荡里找到七只船桨,每只桨柄上都刻着同一个名字:李建国。后来查档案才知道,1950年11月8日,三营指导员李建国就是在炸桥时掉进江里的,尸体到现在都没找到。
纪念日的血渍
每年11月8日,断桥边的护栏总会凭空多出些红绳,缠成死结,结里裹着锈铁屑。但当地人都知道,这不是祈福,是“认亲”——那些没留下姓名的兵,在找自己的碎片。
2019年那天,有对情侣在江边拍婚纱照,新娘穿的白色婚纱在镜头里格外刺眼。照片洗出来,断桥的阴影里站着个穿军装的身影,肩上的星徽沾着血,正对着新娘的肚子。当天晚上,新娘就开始腹痛,去医院检查,B超单上胎儿的手心里,攥着一小块暗红色的东西。化验结果出来,是七十多年前的凝固血渍,血型和档案馆里记载的、当年牺牲在桥上的卫生员完全一致。
更吓人的是2023年的事。一个锁匠不信邪,非要半夜去修被红绳缠住的护栏锁,结果第二天被发现嵌在桥板的裂缝里,像被硬生生挤进去的,胸腔里灌满了江底的淤泥,嘴里塞着团潮湿的棉絮——那种粗棉布,正是当年士兵们用来堵枪眼的型号。
尾声
凌晨四点,雾开始散了。老王关掉收音机,窗外的断桥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江面上漂过片东西,是半块染血的领章,被浪头托着,一下下撞在桥墩上,像有人在轻轻敲门。
“来了就别走了。”老王对着窗外说,给自己倒了杯酒,又往地上泼了半杯。
桥板缝隙里,有什么东西动了动,露出半截冻得发黑的手指,正慢慢攥紧。
小说《世界恐怖故事合集》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