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靖国公府想困我?拆了盖女子军校》的主角是沈瑛,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山南的艾露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古言权谋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完结,最新章节第13章等你来读!主要讲述了: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鸿业,夙夜兢惕,以绥四方。今有南蛮小儿,屡犯边陲,扰我黎庶,蔑我威灵。社稷之患,岂容坐视?明德公主沈瑛,毓质金枝,禀灵璇室,少习韬略,长通骑射。昔在宫闱,常…
《靖国公府想困我?拆了盖女子军校》精彩章节试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鸿业,夙夜兢惕,以绥四方。今有南蛮小儿,屡犯边陲,扰我黎庶,蔑我威灵。社稷之患,岂容坐视?
明德公主沈瑛,毓质金枝,禀灵璇室,少习韬略,长通骑射。昔在宫闱,常怀忧国之心;每览边报,辄有请缨之志。今特授尔为明德将军,统精兵三万,代天巡狩,肃清边尘。
尔其勉哉!宜秉忠贞,申严号令;抚士卒以恩威,驭夷狄以智勇。务使烽燧永息,疆场乂安。凯旋之日,朕当亲御丹墀,酌以金罍,旌尔殊勋。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第二日,朝堂上宣读了这则派遣明德公主出征的圣旨,除此之外,启帝还提了一句明德公主的婚事。
“按理来说,明德公主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但情势特殊,故,待她归来,朕自当擢选天下好男儿,作为驸马之选。”
一天的时间,板上钉钉的和亲就变成了领兵出征。前朝后宫哗然,而在得知此次领兵出征的竟然是后宫的明德公主时,更是惊讶。
而且,陛下连明德公主的婚事都规划好了。
不过先前不是说定了新科状元吗?
但也正常,天家心思,无从探究。
待明德公主归来,这京中才有的热闹呢。
丰京就此事掀起了轩然大波。
即使朝中有着从龙之功都老臣们都知道,明德公主也算是在战场上长大的,骑射不输皇子们,但……
公主出征?
于礼不合啊。
可就算朝中老顽固们再觉得此事不妥,也没有那不怕死的去弹劾此事。
毕竟,当日朝堂之上,启帝也更愿意出兵,只是面对南蛮的挑衅,皇子们无人应答,就算有得力的将领,却也在气势上早早输给了人家。
众人商议许久,这才听从太子的提议,选了公主和亲。
只是这金尊玉贵的明德公主为何要挑这苦差事?
无从得知。
但有人愿意出头,那便是好事。
公主大义啊,女子之身远赴边疆,实在巾帼不让须眉!
更有家中已经在叮嘱儿郎不可过早娶妻,想一争驸马之位。
毕竟,启朝历代驸马,有的是借公主盛宠仕途通畅的。
一时间,京城里都是对明德公主沈瑛的赞颂。
先说她有先皇后和大皇子的风姿,定能大胜归来。
又赞她实乃女子表率,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卫边疆。
而昭和殿,更是快成了菜市场。
“公主啊,你太冒险了。”贤妃拉着她的手,劝道,“战场绝非儿戏,你一个女儿家,怎么受的住啊,衣裳要多带些,听闻那边天气和丰京大不一样的,还有驱虫的药水,解毒的药丸,本宫先头都叮嘱太医院为四公主准备好了,一样样给你拿来,唉,若是你母后和你哥哥还在……”
说到此,贤妃又想起了自己同样死在战场上的那个儿子。
她和太穆皇后相继嫁与陛下,太穆皇后贤德,善待妾室,对后院儿女们一视同仁。大皇子出生后一年,她生下永晔二皇子,太穆皇后对她更加关照,她自是感激的,只是后来,他们兄弟二人先后死于战场,就连太穆皇后,也死于护驾。
只剩下她,凭着资历坐上贤妃的位置。
之前知道四公主要和亲一事,她也觉着心痛,她也是做母亲的人,膝下还有个十岁的六公主。
她无比庆幸自己女儿年纪还小,不用担心和亲一事。
可是,这次是南境,下次呢?
下次万一轮到自己的女儿怎么办呢?
徐婕妤在太和殿前哭花了妆,可陛下连见不见她一面就叫人拖走了,还申斥自己未曾好好教导后妃。
可,若是和亲一事定下来,四公主就要和徐婕妤母女分离,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她莫非也要拦着吗?
贤妃只觉着可悲。
既如此,明德公主愿意去,反倒是最好的办法。
她知道沈瑛的本领的。
“贤母妃,你不必担忧,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沈瑛握了握贤妃的手,贤妃从来都不曾辜负她的封号“贤”,这些年来,后宫和睦,也少不了她的功劳。
就算上一世自己做了“离经叛道”的举止,她也依旧颇为照顾自己,不曾更改。
她说,明德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考量,只是这世间对女子的束缚太多了,若她是个男子,这些事恐怕早就要写入史书,算得千秋功绩了。
贤母妃,是个好人。
“三姐姐,谢谢你,谢谢。”四公主沈璐来的时候,眼睛都还是肿着的。
她夜夜睡不着,生怕再醒来,就要被送去南境和亲。
昭和殿宫女来传信的时候,她还以为是自己的梦境,直到今日身边看守自己的嬷嬷们撤走了,她才真正放下心来。
她真的不用去和亲了。
沈瑛排行第三,在她之前还有两个公主,可惜,都在年幼时夭折。
“没事了,好好陪着你母亲,这些日子,她也受累颇多了。”沈瑛安慰道。
“嗯。三姐,你一定要平安地回来。”
沈璐咬了咬唇,她原也是个娴静的姑娘,但这些日子的经历让她连自毁容貌这种事都做出来了,现在噩梦褪去,一切美好得都不真实了。
“会的。”
昭和殿人来人往,晚间,太子沈永安也来了。
沈瑛很满意他的身后没有贺君珩的身影,不然她还要费力去招呼另一个人。
上一世,贺君珩曾以“准驸马”的身份,进宫来探望。
如今,她提前拒绝了这婚事,凭贺君珩一个白身,自然是没资格进宫的。
如果没有“驸马”这层身份,他能走到哪里呢?
沈瑛有些好奇。
但此时,沈永安已经开始说教了。
“你简直胡闹,此事又轮不到你去,你去掺和什么?你若是出事,我怎么和母后的在天之灵交代?”
他好容易能有一件说得上的政绩,若此次和亲这能化解两国矛盾,带来和平,那他的太子之位当然会更加稳固,如今可好,这胜算还未可知,还要搭上自己的嫡亲妹妹。
她留在宫中,安心嫁人,为自己带来一个好助力不好吗?
非要和裕王一样,远离京城,叫他一人孤立无援。
太子总是觉得自己地位不稳。
虽说自己是嫡子,可太穆皇后有三个儿子,按理是轮不着他的。
可是大皇子忠肃王战死,四皇子裕王在外征战,皇朝初立,需要太子稳固国本,这才将他这个三皇子封做太子。
他的身后毫无助力,能依靠的也只有东宫的属官们,因为太穆皇后的母家段家,说的好听是满门忠烈,说的不好听,便是空无一人。
现在,段家就只剩下女眷和一位从旁支过继来的嗣子,还不到科考的年纪。
于他而言,几乎是毫无助力。
而如今启帝的后宫,有的是年幼的皇子和年轻的嫔妃。
他实在需要一些功绩来稳固自己的势力了。
“皇兄,四妹会因此毁了一辈子。”
沈瑛沉声道。
“公主得天下奉养,自然要为天下奉献自身,此乃公主的职责。”
沈永安毫不在意道。
“那皇子们也得天下奉养,为何不愿出征南境?”
沈瑛反问。
“牺牲一人换两国交好和牺牲万人两败俱伤,孰优孰劣,难道臻臻你看不明白?”
沈永安笑了笑,
“不过也是,女儿家嘛,不懂政治。”
沈瑛定定地盯着他,道,
“到底是要牺牲她一人,还是牺牲掉边境百姓,你比我清楚吧,皇兄。”
“蛮子又不是傻子,会为了一个公主而退兵吗?”
“这要多搭上多少人力物力,你心里清楚,父皇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这般爽快地答应我,不是吗?”
“你的骑射也不错的,父皇忙于政事无法御驾亲征,你这个太子为何不代劳?”
沈永安面上尴尬了一瞬,但立刻说道,
“本宫乃太子,自然要保重自身,怎么能去边关冒险?”
沈瑛冷笑,
“所以啊,臣妹就代皇兄冒这个险,你若是还念着你我兄妹之情,就该祝我凯旋,若再讲这些话,便请回东宫说去吧。”
沈永安看着面前这个自幼便“不守规矩”的妹妹,几次想要骂出口,却还是压了下来。
罢了,罢了。
她是自己的胞妹,自幼就是这副脾气的。
再说,她此去得了一身好名声,那不也是自己的助益。
如今何必将关系弄僵呢?
“你瞧你说的,我是你亲哥哥,我会不向着你吗?”
“我知道你手里有的是好东西,但战场上明枪暗箭的,跟宫里可不一样,这金丝软甲是父皇先前赐给我的,刀枪不入,定能保你平安。”
沈永安的态度软了下来,身后的侍从将托盘送上,递给沈瑛身后的丝韵。
“多谢皇兄。”
沈瑛听出了他话里的缓和,语气也松了下来。
这礼物确实足够珍贵。
沈瑛忽然想起上一世,若那场宫变这金丝软甲还在他身上。
或许,他不会死。
沈永安继续道,
“父皇说了要选三万精兵随你去,我都替你一一审阅过了,那些个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是一个都没有,你放心。”
“还有。”
“臻臻。”
“祝你凯旋。”
小说《靖国公府想困我?拆了盖女子军校》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