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学
抖音热搜小说推荐

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最新章节,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免费阅读

小说《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在旧居烧信的玛嘉烈”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温歆李翊,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1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晨光熹微,温歆挎着个洗得发白的小布包,里面装着用小虎削尖的竹片和一小角墨块做的简陋“文房四宝”,还有给小丫装样子的小布口袋。她牵着还有些朦胧睡意的小虎和小丫,出了低矮的院门。温磊——李翊——习惯性地扛…

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最新章节,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免费阅读

《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精彩章节试读

晨光熹微,温歆挎着个洗得发白的小布包,里面装着用小虎削尖的竹片和一小角墨块做的简陋“文房四宝”,还有给小丫装样子的小布口袋。

她牵着还有些朦胧睡意的小虎和小丫,出了低矮的院门。

温磊——李翊——习惯性地扛着沉甸甸一捆新劈的柴禾紧随其后,他身上那件温歆缝补过的粗布短褐被晨露润得微潮,袖口高高挽起,露出结实流畅的小臂线条,步履沉稳地踏在湿润的土径上。

四人一前一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下走,目标是山脚溪边那座由里长家厢房改造的简陋村塾。

越靠近溪边,孩童稚嫩的琅琅读书声便愈发清晰,伴着潺潺水声,是这山里少有的文墨清音。

温磊的脚步不自觉放慢了些,那整齐的颂读声像一根无形的丝线,悄然拨动着脑海深处某个尘封的角落,带来一丝似曾相识的、若有若无的晕眩感。

走到村塾那没有门板、只用竹帘子遮了半边的门洞前。

里长请来的老童生吴先生正捧着本翻得卷了毛边的《三字经》,摇头晃脑地在前面领读。下头坐着十几个高矮不一的孩童,或大声或小声地跟着念:“……性相近,习相远……”

小虎和小丫有些怯生生地被温歆带进去,安排在最后面的小马扎上。

温磊将那捆柴禾轻轻放在墙根下,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下意识地立在了门洞外的阴影里,隔着晃动的竹帘缝隙,安静地看着,眼神有些放空。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吴先生的声音抑扬顿挫。

念到这句,吴先生清了清嗓子,放下书本,显然打算讲解一番,给自己的课增些内容:“这‘杼’字,乃织布所用之梭也!《说文解字》有云:‘杼,机持纬者也’……”

“先生讲错了。” 一个低沉清晰的声音,毫无预兆地在安静下来的课室里响起。

所有孩子都懵懂地抬起头,温歆也惊讶地循声回头,吴先生更是被打断了话语,一张布满褶皱的老脸瞬间涨得通红,混浊的老眼带着错愕和愠怒,看向声音来源——门口那个倚着墙、高大沉默的身影。

李翊眉头微蹙,他似乎也被自己冲口而出的话惊了一下。但他没有回避吴先生那几乎喷出火的视线,脸上既无挑衅,也无轻慢,反而带着一种近乎茫然的认真,像是被什么东西推着往前走了一步,隔着竹帘,那双深邃的眼眸穿过晃动的光影,注视着老童生:“‘杼’为引纬之器,而‘持纬’、‘打纬’之功,古之织机当属‘筘’。先生所指,恐为‘梭’之后世称谓,《急就篇》颜师古注引晋灼言:‘杼……犹今人言梭也’,后世人遂常将梭代称为杼。但若论典籍本义,《说文》所释之‘杼’,当专指牵引经线之‘筘’器,《释名·释采帛》所载:‘筘,主整理经者也’,方为确解。至于您引《说文》那句,原文应为……”

他的语速不快,声音不高,每一个字从他口中吐出,都自然流畅得令人心惊,引经据典,脉络分明,那绝非一个山野村夫能有的见识,更绝非一个失忆之人的临时杜撰。

李翊的声音停住了,并非词穷,而是他自己猛地收住了口,他愕然地看着自己的手掌,又看向屋内那一张张同样愕然的稚嫩脸庞,以及温歆写满不可置信的面容。

他的眼神剧烈晃动,方才涌出的那些纷杂的知识碎片,在他说完后,又像退潮般迅速消失,他…他怎么会……?

吴先生那张因愤怒涨红的脸,颜色骤然变了,他死死盯着温磊,握着书卷的手微微发颤,老童生并非不学无术,他听得出来!

有些生僻的、甚至他都没留心过的字句考据,从这个扛柴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精准得如同翻开了一本尘封的古籍。

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字里行间流露的、刻在骨髓里的书卷气……

“你……你……” 吴先生指着温磊,嘴唇哆嗦着,惊骇压过了愠怒,“你究竟何人?” 他下意识地又猛地翻开自己放在讲台上的那本旧书堆里翻出来、被虫蛀得厉害的古旧辞书,手忙脚乱地查找着。

课室里死寂无声,所有孩子包括小虎和小丫都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门口那个平日里沉默得像山石的“石头哥哥”。

温歆的心跳得飞快,这个答案来得猝不及防,却又在意料之中。他果然……来自那些高高在上的地方!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小丫的手,指尖冰凉。

接下来的几日,村里人再看向他时,眼神都变了,不再是看温歆表哥的眼神,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探究。

那扛柴禾的身影,在他们眼中莫名地高大疏离起来。

里长也来了,搓着手,带着点讨好的笑容,反复劝说温歆:“歆丫头,你看啊,吴先生年纪也大了,有些东西……确实是,呃,该多听听新鲜见解不是?你那表哥……温磊,是个真有本事的!学问深不可测!咱们这小小村塾,委屈了他,可娃儿们……娃儿们耽误不起啊!能不能……请他偶尔……点拨两句?”

温歆无法拒绝,她也看到了李翊身上那种无法磨灭的东西,她沉默着点了点头。

事情的发展比温歆预想的要快得多。

当李翊拗不过里长和温歆默许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踏进那间简陋的课室时。他站在曾经吴先生站的位置,看着下方那十几双或好奇、或敬畏、或纯粹干净的眼睛,一股奇异的熟悉感再次涌上心头。

这一次,没有汹涌的头痛,那些纷繁复杂的经义、典故、甚至是策论,如同溪水淌过明澈的河床,自然而然地从他唇齿间流淌出来。

他不需要翻书,那些篇章仿佛早已烙印在灵魂深处,他讲解起来深入浅出,比刻板的吴先生生动有趣了何止百倍。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连那个一向自视甚高的里长家胖小子,都难得地坐直了身体。

他的“偶尔点拨”,很快就变成了“常来坐坐”。

终于有一天,颤颤巍巍的吴先生抱着一摞书卷找到了里长,叹了口气:“老了,不中用喽。让孩子们……多跟着温先生学吧。” 他看向那个在课室里如鱼得水的青年,眼神复杂,最终只剩下服气和深深的落寞。

真正的珠玉在前,谁还在意蒙尘的瓦砾?

村塾先生的位置,悄无声息地换了人。

“温先生”成了新的称谓。连村中最顽皮的孩子,见到他,也不再是怯生生的“石头哥”,而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先生。”

变化还不止于此。

一次,温歆领着孩子们在村头那片平坦些的草地上玩耍,几个稍大的男童用树枝削了木剑,正模仿着村里的猎户学拉弓的样子,对着不远处的稻草堆比比划划,姿势歪歪扭扭。

刚授完课的温磊——现在大家都叫他温先生——正从村塾方向走来,准备回家。

他瞥见那几个孩子笨拙的动作,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眉心微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脑中搅动。

几乎是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随手从旁边堆着的柴垛里抽出几根笔直轻韧的细木枝,动作娴熟得如同做过千百遍,利落地扯断几段带来的山藤,挽在手臂上。

“手臂要这样抬,左肩沉下去,不能耸肩……对……右臂拉开,不是硬扯!”

温磊像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眼中只剩下那几根柔韧的木条和坚韧的藤,他的动作越来越快,指法与记忆深处某种刻骨铭心的技能完美重合。

不过片刻功夫,一张虽然简陋、却结构精巧、拉力十足的藤木硬弓雏形,就在他手中成型了。

“哇!温先生!你好厉害!”一个小男孩满眼崇拜地喊道。

“先生!这能射箭吗?”

“快试试!”

温磊定了定神,抛开那丝无解的困惑。他拿起那张新制好的藤木弓,又去旁边寻了根合适的树枝,三两下削尖一端,搭在了藤条做成的弦上。

抬臂,沉肩,扣弦。

没有瞄准的动作。

一切都是本能。

“嗖——!”

树枝如电般射出!精准地钉在了十步开外那个简陋稻草堆的中心!

正中红心。

孩子们“哗!”地一声,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一个个小脸兴奋得通红,连温歆也被这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感的一箭惊得攥紧了手心。

她站在不远处的树下,遥遥望着草场中央那个身影。

他手里那张粗陋的藤木弓和他朴素的衣着是那么格格不入,可那开弓、控弦、撒放的动作中流露出的神采,睥睨从容,如同生来就烙印于血脉之中的本能,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凛然威势。

温歆知道,有些界限,已经被彻底划破了。

这山,这水,这小院…再也圈不住他了,他终究是天上月,而非人间泥。

小说《欺君替嫁:太子认出后夜夜吻红眼》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