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学
抖音热搜小说推荐

第2章

清风穿过敞开的窗棂,卷起窗帘一角,带着初秋特有的、微凉的草木气息,拂过胡杨汗湿的额角。那点黏腻的闷热感被温柔地驱散,连带着喉咙深处残留的、如同砂纸摩擦的干涩隐痛,似乎也被这清新的气流抚平了些许。

他靠在窗边,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里不再是“壁橱”中闷浊的窒息,而是灌满了自由流动的、带着阳光温度的空气。楼下孩童的嬉闹声乘着风飘上来,清脆,鲜活,像跳跃的音符,落在他紧绷了太久的心弦上,轻轻拨动。

手机在口袋里发出轻微的震动。他掏出来,屏幕亮着,那条冰冷的转账记录(市第一人民医院,胡建军,治疗费 ¥3000.00)下方,是“声海”平台后台的新消息提示,像潮水般涌来的红点。

他没有立刻点开。只是将手机屏幕朝下,轻轻扣在窗台上。目光投向窗外那片澄澈的、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阳光正好,不燥不烈,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将连日来积压在骨髓里的阴冷和疲惫,一点点融化。

这份短暂的、带着阳光味道的安宁,是他用撕裂灵魂的代价换来的喘息。珍贵得像捧在手心的露珠。

……

医院病房里的秩序感,像一剂强效的安定。胡建军躺在洁白的病床上,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测生命体征的管线,规律的嘀嗒声取代了家里压抑的寂静和痛苦的喘息。昂贵的免疫调节剂和神经修复药物,正通过细细的输液管,缓缓流入他枯槁的血管。虽然人依旧虚弱,口齿不清,但那双浑浊眼睛里,那层令人窒息的死灰色,正被一种微弱的、名为“希望”的光一点点驱散。

胡文慧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她不再像惊弓之鸟,眼神里虽然依旧带着疲惫,却多了几分专注的踏实。她仔细地记录着丈夫的体温、血压、用药时间,笨拙却认真地学着护士的手法给丈夫按摩僵硬的肢体。偶尔抬头看向窗外的阳光,眼神里不再是沉重的绝望,而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近乎虔诚的期盼。

胡小棠依旧安静。她占据着窗边的椅子,厚厚的习题册摊在膝头,笔尖在纸页上发出沙沙的轻响。阳光勾勒着她专注的侧脸轮廓,沉静得像一尊白玉雕像。只有胡杨偶尔看过去时,会捕捉到她抬起眼帘,目光快速扫过父亲床头的监护仪屏幕,或者母亲略显笨拙的按摩动作,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安心。

“哥,”一次胡杨送替换衣物过去时,胡小棠叫住了准备离开的他,递过来一个洗干净的、印着卡通兔子的保温杯,“药。”

胡杨接过,入手温热。拧开盖子,浓郁清甜的罗汉果胖大海雪梨汤气息扑面而来。他喝了一口,温润的药液滑过喉咙,带来熟悉的舒缓。

“爸今天精神好点,下午刘主任说可以试着坐起来几分钟。”胡小棠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像在播报一条客观新闻,目光却落在他脸上,“妈晚上想回去给爸熬点小米粥,家里冰箱空了。”

信息精准:父亲有起色(好消息),母亲晚上要回家(你可以直播),家里需要补给(暗示你关注生活)。她像一个最高效的枢纽,无声地协调着这个刚刚从崩溃边缘拉回的家庭运转。

胡杨握着温热的保温杯,看着妹妹平静无波的侧脸,喉头滚动了一下,最终只低声应道:“嗯,知道了。晚点我去买。” 他顿了顿,补充一句,“…谢谢。”

胡小棠没回应,只是低下头,笔尖再次在习题册上移动起来。

……

家,不再是战场,也暂时不再是沉重的牢笼。它成了一个可以喘息、可以规划、甚至可以……尝试“正常”的据点。

胡杨开始小心翼翼地调整他的“战场”。他不再将书架门关得严丝合缝。下午直播时,他会把门拉开一道窄窄的缝隙,让外面新鲜的空气能稍稍流通进来,驱散一些“壁橱”里闷热的浊气。窗子也总是开着的,初秋微凉的风送进草木的清新,也送进楼下偶尔的市声。

风险依然存在。但有了妹妹这个精准的“哨兵”和母亲那份带着担忧的默许,这份风险变得可控。他甚至尝试着在直播间隙,走出那个闷热的“壁橱”,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就着保温杯里的药汤,慢慢啃一个苹果。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苹果清脆甘甜,喉咙里残留的药味和干涩被一点点冲淡。这种简单的、属于“生活”本身的滋味,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和一丝贪婪的珍惜。

直播的内容也在悄然变化。深夜的嘶吼和搏命般的宣泄,被午后阳光下更舒缓、更注重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演唱所取代。他不再刻意追求瞬间的、爆炸性的情绪刺激和打赏高峰,而是像耐心的园丁,开始梳理自己声音的纹理。

他尝试着找回前世Lv.8声乐技巧里那些被遗忘的、更精微的控制力。气息的绵长与稳定,共鸣腔体的精准切换,真假声转换的圆融无痕……在专业电容麦和监听耳机毫厘毕现的反馈下,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清晰可辨。他像一个重新拿起刻刀的老匠人,对着名为“声音”的璞玉,开始耐心地打磨、雕琢。

那些被系统固化的技巧,在这具年轻健康的身体和顶级设备的加持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流畅度复苏、融合、升华。他甚至开始尝试一些前世因声带损伤而不敢触碰的高难度技巧——例如极具穿透力的强混金属芯,或者空灵缥缈的弱混头声——每一次成功的驾驭,都带来一种纯粹的、技艺精进的喜悦。

收益像一条平稳上涨的曲线。虽然失去了深夜档的某些爆发性,但胜在稳定和可持续。每天下午三四个小时的直播,刨去平台分成,平均能带来两千左右的净收入。这些钱,大部分都第一时间化作医院缴费单上的数字,支撑着父亲昂贵的治疗。

偶尔,在状态极佳、直播间气氛特别融洽的时候,他也会短暂地开启那个消耗精神力的【全息投影麦克风(试用版)】。不是为了制造多么炫酷的幻境,而是尝试用它来辅助自己对声音细节的掌控。比如,在演唱一首需要极致空间感和回声效果的歌曲时,他会消耗少量精神力,在意识中构建一个微型的“音乐厅”幻境,让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回荡,从而更精准地调整现实中的共鸣和混响效果。这种精神力的“奢侈”消耗,不再是为了搏命,而是为了精进,反而让系统惩罚的阈值似乎都提高了少许。

【坚韧(微弱)】的特性像一层无形的薄膜,温柔地包裹着他的声带。高强度用嗓后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了,那种撕裂般的灼痛感也减轻了许多。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在直播结束后,用温水漱口,然后进行一些前世学过的、温和的声带按摩和放松练习。这具年轻身体的潜力,正在被科学地、可持续地挖掘。

日子,像窗外那条缓慢流淌的护城河,在阳光和微风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稳的节奏向前推进。

这天下午,直播结束得比平时稍早。收益不错,足够支付父亲未来三天的特护费用。胡杨推开书架门走出来,身上带着薄汗,但精神尚可,喉咙也只是微微发干。他拿起窗台上的保温杯,里面是妹妹早上新熬的药汤,温度刚好。

他拧开盖子,清甜微苦的药香弥漫开来。正要喝,目光却无意间扫过客厅角落那个被遗忘多日的破旧纸箱——里面堆着他小学时的杂物。箱口露出半截褪色的木头,是他小学参加朗诵比赛得的三等奖奖杯,旁边还散落着几盘老旧的磁带。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他走过去。他蹲下身,拂开上面的灰尘。那盘磁带外壳上印着模糊的字迹:《少儿歌曲精选》。他记得,这是他人生中拥有的第一盘属于自己的磁带,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

鬼使神差地,他翻箱倒柜,竟然从杂物堆深处找出了一个同样布满灰尘、早已过时的随身听。换上新的电池,按下播放键。

“滋啦……滋啦……” 磁带转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断断续续地响起一个稚嫩、清脆、带着奶气却异常认真的童声:

“小……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声音透过劣质的随身听扬声器传出,模糊,失真,充满了电流杂音,却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金子般的纯净和快乐。

胡杨握着保温杯,静静地听着。药汤的热气氤氲了他的视线。那个在简陋舞台上、握着塑料话筒、因为忘词而急得满脸通红却又倔强地唱完的小小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起点。一个被遗忘在时光尘埃里的、最纯粹的起点。

随身听里的歌声还在磕磕绊绊地继续:“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忽然,一种极其细微的、难以言喻的悸动感,毫无征兆地从他喉结下方传来!仿佛有什么沉睡的东西,被这稚嫩而遥远的歌声轻轻唤醒!

紧接着,脑海中那个冰冷的“声涯重塑”系统界面,猛地弹了出来!状态栏下方,【坚韧(微弱)】的淡金色盾牌图标旁,一行极其微小、几乎难以察觉的淡金色文字飞快闪过:

【检测到微弱‘纯净’声骸共鸣…来源:幼年声音烙印…共鸣度低…可尝试引导吸收…】

胡杨的心脏猛地一跳!手中的保温杯差点脱手!

纯净声骸?幼年声音烙印?

引导吸收?

他下意识地集中意念,尝试触碰那行淡金色文字。

一股极其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清凉感,如同初春消融的雪水,瞬间从喉结下方蔓延开来,温柔地浸润过疲惫的声带!那感觉转瞬即逝,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源自生命本源的舒爽和滋养!仿佛干涸龟裂的土地,被最纯净的甘露瞬间滋润!

【坚韧(微弱)】的图标,似乎……极其极其微弱地……亮了一点点?

胡杨僵在原地,保持着半蹲的姿势,手指紧紧攥着那盘老旧的磁带,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暖融融地照在他身上,也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小尘埃,和他眼中翻涌的、难以言喻的惊涛骇浪!

原来…“声骸”并非只存在于那些破旧的设备里?

它可能…就藏在自己身体深处?藏在那些被遗忘的、最纯粹的声音记忆里?

“纯净”…“坚韧”…这些特性…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唤醒…去积累?

他低头,看着随身听里依旧在吱呀作响、唱着跑调儿歌的稚嫩童声。那声音粗糙、模糊,却像一颗被风无意间带来的种子,悄无声息地落进了他刚刚被希望之光照亮的、名为“未来”的土壤里。

一种全新的、带着无限可能的路径,正在这午后的阳光和微风中,向他缓缓展开。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